引言
辨论是融观察、经验、逻辑思维与语言表达于一体的高级认知技能。真理越辩越明。辩论活动是指人们通过用一定的理由来说明自己对事物或问题的见解,揭露对方的矛盾,以便最后得到正确的认识或共同的意见。人们的生活、学习、工作中充满了讨论,也常常需要应用劝说、论证、辩护、训导、驳斥等重要技能。《英语类专业教学指南》建议开设“英语演讲与辩论”,许多高校的“大学英语”课程体系中也包含了“演讲与辩论”选修课程,对大学生进行思辨和表达训练。
1.任务/活动名称
思考并反驳似是而非的观点。
2.任务/活动名称
思想决定行动。个体的认识高度决定其对待事物的心胸和行动的格局。学生如何看待兴趣,如何看待兴趣与学习和人生的关系,其理解将影响其如何设定兴趣目标以及采取何种相应行动。本任务旨在通过邀请学生基于自身经验观察,对兴趣展开理性思考和哲学思辨,对与兴趣相关的不当观点进行思考和反驳,将认识提升到位,以利兴趣健康发展。
3.任务/活动描述与要求
本项任务为学生提供内省和思辨兴趣并反驳不当观点的机会。事先设计了一个似是而非的观点:“兴趣纯属个人私事,与他人无关”;任务设计为:
你如何看待“兴趣纯属个人私事,与他人无关”的观点?试论辩之。
学生须完成两项内容:任务/活动内容设计为“观点内省+反驳”。
(1)自问是否认同该观点并内省。每个人在人生经历中都会形成许多观念、立场、态度等,其中有些甚至并不在个人意识之中。自省便是把隐性的观念、立场、态度等置于自身关注之下,直觉判断认同或不认同,但不做价值判断。上述“兴趣纯属个人私事,与他人无关”观点较为表面化,初听有道理,实则似是而非,深究后会发现该观点站不住脚。分析该观点的关键在于准确把握“purely personal”和“not related in any way to anyone else”的极端立场。如果不仔细揣摩,可能会认同这一观点;个人受经历和思维方式所限也可能认同该观点。这里需要咬文嚼字。本处的思考是开放式思考,鼓励学生内心自省,接受观点之前先加思辨。
(2)对自己的立场开展哲学思辨,反驳该观点的谬误之处。鼓励学生从正反两方面思考、质疑和论辩。较为理想的论辩需要换位思考,即承认所反对观点的某些可取之处或该观点成立的特殊条件。并不必然形成批驳,也非意在批驳,而是让学生就自己的立场提供分析思路,提观点,讲道理。以马克思主义辩证法的观点看问题,承认事物间的普遍联系,那么只要跳出“个人”桎梏限制,不难看出该观点否认人与人、人与社会之间的普遍联系,据此得出其为谬误的结论;对英文绝对性表述“purely personal”和“not related in any way to anyone else”所蕴涵的极端观点进行语义分析,亦可能帮助学生得出该观点不符合事实的结论。
4.案例
热爱乒乓球运动的Z同学须反躬自问,自己的直觉是支持还是反对上述观点,理性是否与直觉一致?以“乒乓球运动”兴趣而言,有“乒”就得有“乓”,有来也有回。如无“对手”这个“他人”的配合与竞争,就不会有乒乓球运动项目。Z同学拥有一项对手参与的运动兴趣,从根本上否定了“与他人无关”的观点。而拥有此兴趣也间接与其他人有关,例如这项运动所涉及的器材由专门的行业、公司生产,经由销售单位或个人到达消费者。个人的一项兴趣与很多人的工作和生活都是间接相关的。
5.教学建议
本项任务并非简单的“yes/no”判断问题,而是围绕思辨和论辩进行设计,鼓励学生自由表达立场和观点。摆出问题由学生设身处地思考,将学生的思维和视野打开,引发学生思辨,认识和批驳错误观点。
1) 从设计的角度,不鼓励教师预先设置带有态度和方向的引导,而是按照思维逻辑和讨论原则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
2) 本项子任务可灵活设计为学生独立思考和陈述,或小组讨论,亦可设计为“支持方”与“反对方”双方辩论的语言活动。